世界正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维护和完善国际多边体系,已成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美国的最优惠贷款利率(PR)由《华尔街日报》倡导并发布,自1994年起与政策利率直接挂钩,为美联储公布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3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及零售客户的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LPR形成机制与美国的PR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中美金融体系存在差异,LPR可较好适应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为银行贷款定价提供参考。
LPR改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中型银行的贷款定价存在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隐性下限,而部分小型银行直接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
经过一年来持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LPR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市场利率也随LPR报价逐步下行,货币政策操作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效率明显增强。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将从替代老百姓手中的现金入手。至于其他,如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等在银行账户中的钱,本来就以数字形式存在,因此不需要重复建设。
2017年7月27日,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宣布将在2021年底后不再强制要求LIBOR报价行报价后,LIBOR改革有序推进。总体而言,LIBOR改革由各经济体央行主导,着力解决报价制交易基础不强的问题,并采取“先增量、后存量”的方式积极推动运用,但也面临挑战。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管制利率的“破”和市场利率的“立”相结合,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持续暴露,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未明显改善、信用分层现象愈演愈烈,债券市场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nt,CRM)的需求更加迫切。
人民银行正在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工作。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下同),这一定位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政策选择。
《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将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总体分业经营为主的原则,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有利于防范风险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传染,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多元化、综合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制定相关监管细则。
26岁的北京市民张掣最近去银行网点办业务,发现公司楼下的网点已经停业了。“早上乘地铁上班,用绑定银行卡的手机APP扫码就能进站,购物用网银即可支付,信用卡还款也是通过手机银行APP。现在习惯了线上金融服务,去银行越来越少,身边的网点虽然变少了,但没有带来什么不便。”张掣说。
第259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银行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布机构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并由中国经济网直播。兴业银行党委临时主要负责人、行长陶以平参加此次发布会并发言。